临床表现
临床表现:临床上可以分为成人维生素C缺乏病和儿童维生素C缺乏病,二者临床表现有区别。
1.成人维生素C缺乏病 皮肤早期表现为上臂外侧毛囊口扩大和角化,几周以后毛囊角化扩散到背、臀、股、小腿等部位,出血现象发生,每个毛囊周围充血、出血,以小腿为甚,齿龈的变化包括出血。
伤口愈合延迟,因为维生素C为胶原合成所必需。由于出血伤口呈特征性红或青黑色。维生素C缺乏,血管壁基质减少,产生出血倾向。
黏膜变化初起为牙周病和齿龈炎。在实验条件下,维生素C缺乏在大约6个月后发生首期变化,表现为牙龈冠部红斑、肿胀、出血。出血和海绵状牙龈炎伴牙龈松动和脱落,最终发生坏死性溃疡。
2.儿童维生素C缺乏病 又名Moller-Barlow病,通过使用富含维生素C的婴儿食物,本病已很少见,患儿因慢性肠炎吸收障碍产生维生素C缺乏。牙龈发生典型变化,出现蓝红色、出血、肿胀和牙龈发育障碍。另外还有颈肩部和结合膜出血性瘀斑。肠部类似出血致
腹泻,伴
便血。泌尿道出血引起血尿。儿童骨骼变化具有特征性,下肢骨膜下出血形成血肿而感疼痛和触痛,呈假性
瘫痪状,患肢常保持一定位置,两腿外展,小腿内弯(蛙腿位置)。此外,可见胸壁肋软骨接合处变大,形成特征性坏死病念珠状(Scorbuticrosary)。
治疗
治疗:合适的维生素C摄入可迅速治愈。
1.选择含维生素C丰富食物,改进烹调方法,减少维生素C在烹调中的损失。防止盲目追求时尚膳食及不科学延寿行为等。人工喂养儿应添加富含维生素C食物或维生素C。疾病、手术前后、吸烟者、口服避孕药时,南北极地区工作者应适当添加维生素C摄入量。
2.病人每天维生素C 200~300mg,重症300~500mg,感染时剂量增加,分3次饭前或饭后服用。如患者不能口服或胃肠道吸收不良时,可予肌内或静脉注射,1次/d,一般疗程3周左右,症状明显好转时,减至50~100mg,3次/d口服。
3.保持口腔清洁,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、止痛,有严重贫血者,可予输血,补给铁剂。重症病例如有骨膜下巨大血肿或有骨折,应予制动固定,不需手术治疗,用维生素C治疗后,血肿可渐消失,骨折能自愈,但需时往往1月以上,如有骨骼错位,恢复较慢。
预后
预后:合适的维生素C摄入可迅速治愈,不经治疗的黏膜变化,初起为牙周病和齿龈炎。6个月后可出现出血和海绵状牙龈炎伴牙龈松动和脱落,最终发生坏死性溃疡。
预防
预防:纠正偏食习惯,注意营养就餐。对慢性消耗性患者、牛奶喂养婴儿,应注意补充维生素C。